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居民“共同缔造”小区新貌

大洋网讯 崭新的沥青路面,改造过的雨污分流,新增岭南韵味的灯光照明……走进广州市天河区的华康小区和天河东远洋小区,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居民漫步小区广场谈笑言欢。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这里曾是基础设施破损、公共服务配套缺失、绿化缺乏养护的有着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值得一提的是,华康小区、天河东远洋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以“共同缔造”的理念,组织成立华康小区建管委、天河东远洋小区建管委,街道先后召集社区居委、建管委成员及物业服务人员,召开全域提升方案意见征求会 35 次和入户问卷调查 4 次,收集了 1108 户居民意见,让居民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共同参与到小区改造的全过程。

华康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小区内单位众多,整体规划不完善,导致小区公共设施缺失,“比如说垃圾房的缺失,600多户居民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却得不到处理。后来我们综合考虑,在远离居民楼的一块空地建造垃圾转运点,并对垃圾房进行了优化,无臭无味之余增加绿化装饰。”天河区林和街雅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尹燕表示,垃圾房的优化提升只是华康小区微改造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尹燕介绍,在微改造过程中,华康小区铺设沥青共7512平方米,重新规划车位线及指示线,让居民日常出行更加舒适便利;修复小区墙面324平方米,修缮24个楼道,新增18个楼栋对讲系统;完成了华升街、华康街等道路“三线”下地,疏通地下排水管之余,还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

而在天河东远洋小区,过去自来水管压力不足,逢高峰期用水时常出现水量小的问题,而且路面老化坑坑洼洼,不仅不方便居民行走,还存在下雨积水等各种隐患。改造前,由属地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成立项目建管委、业主委员会等小区自治自管组织,搭建居民议事平台,以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业主微信群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 330 余条,据此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让广大居民充分参与到“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的小区改造全过程,前后历经一年多。

“居民可以通过线下、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反馈意见,我们建管委负责收集汇总,由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林和街道、雅康居委组织建管委、物业管理处、施工单位、监理等每个月会召开两到三次例会研究解决。一到开会的时候,现场都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也会激烈讨论,都是希望将小区改好。” 尹燕说。

今年70岁的天河东远洋小区建管委成员孙叔告诉记者,从雨污分流、自来水管道的更换、小区广场增设的敞亮灯光、楼宇的全面刷新、绿化的充分利用,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小区微改造所带来的改变和提升。“我们这个小区有30年历史了,水管锈蚀比较严重,在征求大家意见后,对所有水管进行了更换,有人专门做了测试,发现水质指标相比以前提升不少。还有小区的小广场,增设了体育锻炼设施,现在每个晚上,小广场都能见到打球健身的街坊,大家的业余活动丰富多了。” 孙叔说道。

图: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受访者供图

让孙叔印象深刻的是,自来水改造涉及每家每户水管不同,需要确保水管和每家每户能够适配接通,每家诉求也不尽相同,需要业委会挨家挨户了解具体情况。“小区微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业委会代表业主,大家有商有量,共同缔造,看到改造后的效果大家都非常满意。”

在孙叔看来,在改造实施过程中,政府、居委、业主、党员代表,针对改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向居委街道反映,居委从中协调,从立项开始,到微改造的结束,充分体现了“人人当家做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据了解,目前,小区业委会正在进行换届,后续天河区将继续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后续管理。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