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直击|“00”后志愿者,在风险区收运垃圾

早上7时15分,闹钟准时响起。拉开窗帘,让光线透进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早上7时30分曾炜杰在酒店吃早餐,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洗漱、吃早餐,穿上雨衣,挂上工牌,曾炜杰熟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然后坐上接驳车,前往白云区均禾街罗岗村,这里尚属于中风险区。


(相关资料图)

10月29日以来,曾炜杰作为志愿者,已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了整整十天。每天,他作为罗岗村第三网格二组核酸采样“小分队”的成员之一,要逐楼逐户提醒居民做核酸,同时还要负责红码人员的生活垃圾收运工作。

出生于2000年的他,在“疫”线彰显着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上门为红码人员收运垃圾

“请洞隐街七巷37号、39号的黄码和绿码人员,立即下楼做核酸。”上午9时许,手拿“大声公”的曾炜杰,从一楼走上七楼,提醒居民下楼完成每日一次的核酸检测。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仅是爬完这一趟楼梯,他的脸上就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曾炜杰在用“大声公”提醒居民下楼做核酸

当天,曾炜杰所在的“小分队”一共要完成11栋楼138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其中红码人员有6户8人,需分别上门采样。

“601的住户有生活垃圾,麻烦你收一下。”和曾炜杰搭档,负责核酸采样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主管护师蔡海燕说。“好的,马上就去。”曾炜杰答道,随即上楼,到达住户家门口。

曾炜杰在用“大声公”提醒居民下楼做核酸

“你好,请将垃圾装进这个袋子里。”只见曾炜杰递给住户一个医疗废物包装袋,要求其将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然后用酒精对垃圾袋进行喷洒消毒,再装入另一个更大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然后拿出尼龙扎带,慢慢束紧垃圾袋口,再用酒精进行全方位消毒,最后将垃圾扔进指定的收集点。

“有的红码人员属于密切接触者,风险性也较高。因此在收垃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护,并且要很细心,比如绑扎带的时候不能太快,因为里面的病毒很可能会随着空气飞出来,造成感染。”曾炜杰说。

还有一些垃圾特别沉,“比如今天收了一袋差不多40斤重的垃圾,非常重,要两个人才拿得动。天气闷热,路也不好走,真的挺辛苦的。”曾炜杰说,“不过能帮到别人,还是很值得的。”

“00后”主动为队友分担任务

曾炜杰是广州市名花香料有限公司咸味事业部工程师助理,在该公司派出的四批志愿者中,“00后”的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今年6月,他刚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虽然才迈入社会不久,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了。

“去年,我就在老家肇庆市德庆县参加过志愿服务,主要负责在医院门口检查入院人员的健康码、测量体温、维持秩序等工作。”他说。不过,真正进入风险区域开展服务,还是头一次。“我希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10月29日下午,曾炜杰刚抵达罗岗村,当晚就开始值守第五网格的卡口。“从晚上9点一直守到第二天早上9点,整整12个小时。”他说。第三天开始,他便一直与核酸“小分队”成员配合完成核酸采样、物资配送及垃圾收运等工作。

“因为城中村基本都是楼梯房,只能一栋栋楼走上去再走下来,提醒居民做核酸,最高要爬六七层楼,平均每天要爬10栋。”他说,而楼房密度又比较高,通风、透光效果不好,有时做核酸扫码时信号不好,还要向住户借Wi-Fi网络。

除了体力上的考验,负责红码人员的垃圾收运,还要冒着较大的风险,不少人会拒绝做这件事,而曾炜杰却是队伍里主动提出负责这项任务的。“我也会有担心,但是如果人人都害怕的话,就没有人来做了。”他表示,“团队中,大家都有各自的分工,都很辛苦,希望为其他队友分担一点,提高工作效率。“

在“小分队”里,大家总亲切地叫他“小杰”。蔡海燕眼里的小杰,是个阳光活泼的年轻人,“他非常乖,做什么都特别快,我们合作起来很愉快。”她说。

工作结束后,曾炜杰在吃午餐

曾炜杰的同事、队友鲁杰则表示,小杰为人很踏实,做事很细致。“在疫情防控一线,很需要他的这份细心和耐心。”

曾炜杰坦言,疫情结束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睡一觉,再大吃一顿,“这段时间确实比较累,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