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面对这些残障朋友,我们可以提供什么防疫支持?
大洋网讯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调整为“乙类乙管”。此前,为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广州发布“新十条”措施发布后全国首本指引个人防疫的知识手册《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近日,相关机构又推出《个人防疫手册》第四版。对于残障朋友来说,又有怎样的科学防疫指南?支持不同障别的人士,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重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编写了《残疾人安全防护实用手册·疫情篇》(简称《手册》),提供一般性的知识、策略和防护原则,详细地介绍了新冠感染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带给残障人士的特殊挑战和风险,提出了残障人士面对传染病疫情开展自身防护应当遵循的一般性指导原则,阐述了如何在疫情发生前、过程中以及复工复学复康等不同阶段应用这些指导原则等。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轻度残障群体在采取防护措施时与普通健全群体基本无异或存在较小差异,但障碍程度相对较重的残障群体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自身的残疾特点,在信息获取、知识学习、措施实施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同时,不同类别残障人士面临的挑战不同,在出行、使用辅助器具、进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自身特点。相应地,在疫情防护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所需支持也有所不同。
一名一线残障工作人员表示,《手册》为普通人提供客观了解不同残障人士的内容,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普及教育机会:“我们对于不同障碍群体往往有刻板印象,甚至有一些误解,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支持,而是不了解。希望越来越多公众愿意更多了解他们,有了了解,才能理解、包容,更好推动社会融合。”
支持视力障碍人士:测量体温时需要协助读数或配备工具
据《手册》介绍,即使两个人的视力损伤情况完全相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残余视力的运用情况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可能与当事人的经历、辅具选择和运用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视力障碍人士在疫情防护过程中主要面临环境障碍与信息障碍,特别是获取疫情信息不便利。因此《手册》建议,在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防护支持时,不仅要考虑视力残障人士的视力检测结果,还需要综合考虑当事人的实际状况,比如为其提供最为适应的信息载体,如盲文、大字电子版本或人工朗读等,可通过与其协商决定;当其最为习惯的辅助用具或辅助形式因某些原因无法提供时,需与其进行商议,共同决定替代性方案。
另外,《手册》还提出,视力障碍人士测量体温时多难以自己识别温度,需要他人协助读数,或者配备可语音读数的体温测量工具,并提醒由于84消毒剂与酒精消毒剂不能混用,在向视力障碍人士提供消毒用品时,有必要根据其情况贴对比度高的标签或盲文标志。
支持听力障碍人士:医院设置图片形式的就诊辅助交流工具
听力障碍人士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言语障碍人士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损失,有可能无法顺利地进行言语交流活动。听力障碍人士有手语交流、读唇、文字交流等三种主要方式,还有一部分仅靠辅具进行口语交流。其中,文字交流是言语残障人士主要的交流方式。另外,大部分听力障碍人士依赖视觉感知环境,通过观察表情来感受他人态度,也擅长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
《手册》提出,在就医时,大多数听力障碍人士会遇到困难,例如无法准确表明患病的各种复杂情形等,因此建议医院设置图片形式的就诊辅助交流工具,例如张贴人体内透视图,并以对应文字描述配合使用;当与听力障碍人士沟通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佩戴面罩或透明口罩,尽量用正常的语速、声调和节奏来交流。
支持肢体残障人士:为行动辅助消毒前要征得同意
肢体残障人士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致残原因、残疾部位、残疾程度大不相同,面临的具体障碍各种各样,现实需求也非常多元。
《手册》建议,拐杖、轮椅等行动辅具相当于肢体残障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在提供消毒等防护服务时,支持者应在征得同意后再进行;针对上肢残障人士,特别是残障程度严重的人士,对于佩戴口罩和消毒等操作可能不太方便,支持者可以视情况在询问后根据需要给予操作上的支持;针对轮椅人士,如果其自主能力强,不必全程推行,在必要时予以辅助即可,在协助他们前,有必要学习轮椅推行技巧。
支持智力障碍人士:像尊重非智力残障人士一样尊重他们
我国将“智力显著低于一般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定义为智力残障。《手册》提醒支持者,要像尊重非智力残障人士一样尊重智力障碍人士,带着最大的善意交流;在必要时向监护人询问与其沟通的方式方法;提醒智力障碍人士外出活动时随身携带信息联系卡片,卡片上提供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初次陪同智力障碍人士活动时要保持智力残障人士在支持者的视野之内,以便随时关注;初次与智力残障人士沟通,说话要清晰简洁明了,每个回合的交流,尽量只沟通一个关键信息;不要回避智力残障人士面临的挑战,耐心对待反复出现的简单问题,鼓励他们多接触社会以及熟悉周围环境,多与人交流。
支持精神残障人士:减少对其生活不必要的干预
精神残障是指患有各类精神疾病且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精神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手册》建议,支持者尽可能预先了解个体支持对象的背景情况,如属于何种精神障碍类型,导致其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哪些言语动作与事物可能诱发精神症状;尽量为精神残障人士营造轻松自在的环境,不要强迫其服药,减少对其生活不必要的干预;与其谈话时如发现其情绪波动,可以引导其进行放松练习如打开双臂、深呼吸等;在病情复发期间如需药物支持,须由去业人士介入;收治患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如不具备精神科疾病诊疗能力,应当及时请精神科医师联络会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穗残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