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广州与土耳其的生命接力 蓝天救援队代表讲述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经历

大洋网讯 2月6日,土耳其接连发生两次7.8级地震。随即,国际力量不断向震区驰援。2月19日,中国蓝天救援队完成在土耳其的地震救援任务,129名队员飞回广州。

跨越山海,为生命接力。至昨日,震后已18天,在这18个奋战的日夜里,奔赴土耳其的中国人、在广州的土耳其人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昨天,广州市新闻办举行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媒体采访活动,蓝天救援队代表、土耳其在穗公民代表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资料图)

“我们发现遇难者时,他们大部分是拥抱在一起的”

“7.8级。”2月6日,土耳其地震发生那天,看到手机里显示的震级,王涛的心一下子揪住了。加入蓝天救援队10年,参加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香格里拉地震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地震救援,他深知这意味着多大的灾难。全国的蓝天救援队立刻动员起来,用一天的时间集结队员、收集所有装备带到武汉出发。

当地时间2月9日凌晨,王涛与他的伙伴飞抵伊斯坦布尔机场,现场候机的土耳其民众看到中国蓝天救援队整齐的队服,自发送上掌声。在掌声中,救援队员再次登机,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马拉蒂亚和阿德亚曼。

王涛几乎没有讲述当地受灾的情况。“其实在大型的地震现场,人的力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我们是很渺小的。能做的事情就是探测存活者或是遇难者的大概位置,在废墟之中开辟一个狭窄空间、一条救援通道。”

这是一支与死神“抢人”的队伍,需要高效合作。“我们分为三个作业小组。第一个小组负责探测,带着生命探测仪在废墟现场工作,收集了300余栋建筑信息。第二个小组负责搜救,在标记的作业面开展工作。第三个小组负责机动协调。有时我们搜到的生命迹象很弱,甚至不能确定是人还是动物,可能是猫,甚至是只老鼠。但我们也会下去看看,不放弃一丝希望。”

在更多时间,这是一支为了给家属“一个结果”的队伍。无论有无生命体征,“只要知道了、看到了,就一定会给一个交代。”王涛记得,在废墟作业时,家属总是远远地看着、等待着。最多的一天,队伍转移了16位遇难者。“我们发现遇难者时,他们大部分是拥抱在一起的,丈夫护着妻子,父母护着孩子。”

“如果我们早到一天,或是半天,可能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蓝天救援队驰援海外,大多会挑选有经验、有技术、有时间的队员,就像王涛。偶尔有新队员加入,例如第一次参与地震救援的李宗潮。1996年出生的他是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当时我们接到家属求助,一栋随时会倒塌的楼房里还有一个孩子活着。我们在现场用生命探测仪勘查,确实发现生命信号,随即对楼房进行支撑固定,再研究人工搜救方案。这是一栋五层楼房,第一、二层已全部坍塌,形成折叠的状态。我们在折叠的缝隙里发现了这个小孩,孩子的身体被护栏紧紧压住,如果贸然破拆墙体,可能会造成进一步坍塌。”

“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没有任何反应。找来的医疗人员判断,孩子应该刚遇难不久,因为身体还很僵硬。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队长马上哭了,一个大老爷们。医疗人员问我们是不是要走了,队长说我们不走,要给家属一个交代。大家内心都很清楚,如果我们早到一天,或是早到半天,可能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我负责在那个狭窄的空间对墙体进行破拆、切割。孩子抱出来时离我很近,眼睛是睁开的,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这件事给李宗潮的影响很大,那晚回到驻地,他找王涛聊了很久。“在地震现场人力是微不足道的。”王涛安慰道,“很多东西不是想当然的,发现受困者或遇难者马上就能转移出来,还需要大量时间和空间作业。”

“很多队员出发前会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到现场就会发现跟想象是不一样的。”王涛表示,“比如说,明明探测到有疑似生命信号,但在作业过程中生命信号消失了会很自责。”这个时候,往往是老队员给新队员做心理疏导。在他看来,中国蓝天救援队一个可贵的品质是,重视幸存者救援,也重视遇难者的人道救助。

去土耳其救援,从机票到食宿再到仪器都是自费的

采访中,李宗潮用“坚持、仁爱、可靠”描述他的队友,“在救援现场,我们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寄托给对方。”

地震救援可能会遇到不断的余震。王涛说,救援队员睡觉是不关门的,同时还会留下人员做安全警示。更危险的是在空间作业时建筑坍塌,因此在进入现场前,他们在每个作业面都会安排安全员,职责是观察建筑结构变化、周边大型机械施工情况和与当地人沟通。

此外,队员也会在附近放一个倒立的矿泉水瓶,一旦有震动,水瓶倒了,安全员就会提醒作业人员及时出来。王涛记得此行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挖掘通道时,通道对面的石块突然大量滑落,安全员把他们叫出来后,这边的碎石马上开始掉落。

这些危险的经历,王涛没有跟妻子分享。因为信号不佳,他几乎都是晚上结束工作后发一条报平安的文字信息。王涛说,妻子支持他在广州及周边投入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但不支持地震救援这类危险的工作,担心自己“遇到困难都没有人帮助”。但他还是希望,能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

实际上,蓝天救援队是公益组织,队员们都有本职工作,例如王涛从事户外旅游、团建拓展,另一位资深队员古立新从事废品回收。队员们去土耳其救援,从机票到食宿餐饮再到救援仪器都是自费的。王涛笑称自己花了孩子的教育经费,李宗潮花的是“老婆本”。

“此次土耳其地震救援,我们的装备在持续工作中损坏严重。我们也在积极筹资购买,如果我们能多几台生命探测仪,能多一些狭窄空间作业的工具,我相信我们能救出更多受困人员。”王涛说。

土耳其驻穗总领事库特鲁·阿义坎:

收到中国孩子捐来的一叠“红包”

在广州花都区一个物流仓库,高高垒起的纸箱上印着不同标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跋涉送暖,情同与共”“土耳其加油”。仓库同时挂着中国国旗和土耳其国旗,这里是集纳土耳其地震救援物资的广州仓库。

“有3天时间几乎没有睡觉,因为我和土耳其人都站在前线。”土耳其驻穗总领事库特鲁·阿义坎也在仓库里带领工作人员忙碌地打包物资。他在采访中表示,地震发生后,在广州的土耳其人立刻行动起来,筹措灾区急需的物资。“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帮助协调清关、航运等,还带来很多物资。”发电机、帐篷、应急灯、睡袋……一件件救援物资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分批发往土耳其,送抵灾区。

让库特鲁·阿义坎印象深刻的是寄到领事馆的一叠红包。“我后来知道,中国有给孩子们发红包的习俗。这些红包很有可能是中国孩子捐出来的,想送给土耳其孩子,让我非常感动。”土耳其人阿里在广州仓库帮忙打包各方捐来的物资,最触动他的是一大包裹卡通版创可贴,“这是中国朋友对孩子们的关爱”。

库特鲁·阿义坎再次感谢了蓝天救援队员。“中国有超过400名救援队员前往土耳其,每一位队员都完成了非常光荣的使命。”土耳其在穗公民邓伟伦(Turgut Kalkan)说,自己在机场欢迎救援队员回归时忍不住潸然泪下。“我在中国生活了15年,土耳其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有着丰富的情感、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友谊。”

“越是艰难,越显珍贵。中国证明了我们是共度时艰的朋友。”库特鲁·阿义坎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