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 | 广州现代化建设“红色动能”澎湃

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

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广州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政治保证。8月30日,市委宣传部持续近一个月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最后一天走进海珠区素社街道党工委党校、广州地铁“1+N”党建实践基地、广州环投环保教育基地,看广州各级党组织如何通过抓牢党建促进发展,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相关资料图)

“小社区”写好“大文章”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服务社区居民群众

社区大榕树下,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闲聊或休憩,这样温馨的一幕是如今素社街道兰蕙园小区的日常。

这样的场面在2018年以前却是不可想象的。“以前,我们小区到处拉满电线,晴天里垃圾的臭味直接冲入房屋里。”80岁的小区居民马叔回忆起之前的小区环境,直夸“微改造”为大家带来的新变化。

位于前进路中部的兰蕙园小区,是广州市第一棉纺织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房改房。居民以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老人占35.4%。2017年,兰蕙园小区微改造项目被纳为海珠区首批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之一,市、区投入项目资金600万元,项目于2018年7月竣工验收,投入资金共计600万元。

改造社区广场、美化公共环境、改造老旧楼道、打造绿化景观、完成“三线”整治、修复雨棚、升级健身路径,增设无障碍通道和垃圾收集点……改造过程中,素社街道坚持“居民话事”,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全程征集民意,社区牵头楼宇党支部,发动党员志愿者,收集居民意见200余条,改造后居民满意度近100%。同时,针对兰蕙园这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社区牵头组织党员、志愿者成立了红色“护蕙队”,形成了小区日常自治管理的良好模式。

小朋友在兰蕙园小区开心踢球。

兰蕙园微改造的成功,使之成为街道人居环境治理的示范点。“近年来,我们街道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主线,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同时,为了更好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发挥党员作用,我们将街道中心工作融入街道党校教学实践,做到学用结合、学思践悟,把街道党校着力打造成一站式党群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自2019年启用以来,累计服务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

素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俊毅表示,为努力在“小社区”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还推动各社区创建“一社一品”党建引领工作品牌,以“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为目标,立足辖区实际,找准社区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把群众需要的服务作为“主打产品”,使社区服务成为基层党建的一张名片。

红色VR体验馆

“党建链”带动“产业链”

全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产业是广州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在“红色羊角”党建基地,记者了解到,广州地铁作为“链主”单位,牵头组建了产业联盟,专业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积极依托市委“红链计划”,实行“1+3”产业带动机制,推动上下游企业“整船出海”,全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如何以“党建链”有效带动“产业链”?广州地铁牵头成立联盟大党委,推动113家企业新成立党组织,促成59对“国企带民企”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行业资源对接会,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模式,实现“广州总承包模式”整体性业务输出。

目前,联盟会员数量从成立初的24家达到212家,产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联盟企业组团中标国内外8个整体型轨交项目,其中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是中国地铁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中国解决方案”首次完整输出,有效提升了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影响力。

在企业内部,广州地铁集团员工近3万人,党员约占1/3。集团党委通过在关键岗位、重点领域中发展党员,培养了一批先锋模范和骨干人才。目前,集团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人中80%是党员,“全国技术能手”的党员比例超过90%,涌现了包括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方方、全国劳动模范张重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天明等一批先进代表。

广州地铁火车站中心站党支部书记、站长谢桥也是其中一员,从大学时就入党的他,用十年时间从一名站务员成长为站长。他说:“在这一路上,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支部党员和身边群众一起全力为地铁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关键词: